Tag Archives: 笔记

道德与行为的继承和变迁·其四

RT-Laisky 2010年12月02日 09:13 以前的文,直接放过来 ===================== 之前讨论的情况都是非常理想的,即群体道德即是群体中个体的的道德,个体道德都以群体道德为范本。但是实际情况中往往不仅仅是这样。举个例子,这里有两个人,A和B,A是B的长辈,B对A非常尊敬,A从B小时候开始就一直向B灌输社会道德体系,然后在B成年的时候A去世了,那么B可能会在他之后的社会行为中继续贯彻A的道德,即使他根本没有从中感受到任何的可能的利益远景,但是这里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在B的继承对象A那里,或者比A更早的人身上,这套道德体系产生的初衷必然是源自于一种利益远景,具体的以前已经探讨过了。但是也许还存在另一种可能,就是初期并不存在一套完整的道德体系,而是在传承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其实这种情况也是符合理想模型的,因为在继承和融入的过程中这套道德体系会不断的根据群体道德进行调整,也就淡化了之间的区别。这就是继承理论。 但是上面的继承理论已经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之前的讨论中我一直将群体分为统治者和群众,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群众的道德体系来自于继承和融合,但是假若社会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迁,也即是从统治者的角度出发,改变了一些政策,也就是统治者制定了一套新的道德体系。这时候问题就出现了,因为继承和融合必然伴随着一种行为的延时反应,也即是统治者的道德标准已经更新了,但是群众依然还在遵守曾经的道德体系。为了应付这种情况,统治者必然会采取一系列的行动,比如提供一系列的奖励措施,对践行新道德体系的人给予相当的利益,也就是将道德的利益远景和短期利益结合起来,那么即使先行者会因为违背群体习俗而暂时的牺牲利益远景,但短期利益也可以弥补,而且统治者的权威效应也会削弱利益远景的损失。 这里再补充一些,在道德变迁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个体因素,也就是在以前讨论过的以国为念的人群之中,其实也应该进行细分,暂且细分为自发性人群和被动性人群。也就是分为“具有以国为念的眼光,能够自主的看到国家的人和那些并不具备相应眼光,但是被灌输国家概念的人”,简单的说就是被洗脑的人和自己领悟出来的人之别。当道德产生变迁之后,自己领悟出来的人可以迅速的把握住其变迁,但是那些被洗脑出来的人则不然,他们将很难接受自己被灌输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毕竟他们当初所接受的教育就是坚信自己所相信的,由此可以看出,洗脑所带来的短期高度集权和高度发展势必伴随着转型期的阵痛和发展迟缓,如果以一个完整的周期来考虑的话,也许真的得不偿失。

Posted in 学习 | Tagged , , , , | 1 Comment

道德与责任·其一

Cinderellananako 2010-11-30 20:08:39 这是我去年看公开课《公正》时产生的一些疑问,直接转过来了 ================================ 最近看哈佛的公开课《公正·该如何是好》,产生了很多疑问。 功利主义的Muller如此形容高级乐趣,『若一个具有足够教育的人尝试了高级乐趣和低级乐趣后,那他就所最终选择的就是高级乐趣。』,然后后面讲到Kant时,又提到Kant所说『功利主义的结果论是错误的,行为应该以动机定性,出于道德的动机才是最高尚的,责任感也是道德动机的一部分』。 这里我产生了疑问(我并没有读过Muller的《功利主义》,也没有读过Kant的《道德形而上学》,所以只是外行的疑问),首先我对“责任”产生了疑问。究竟什么是责任? “对责任的理解通常可以分为两个意义。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如职责、尽责任、岗位责任等。二是指没有做好自己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 从这里可以看出,责任具有相当程度的社会意义,也就是说责任其实也就是一个人获取社会认同的方式,那么一个人为什么要获取社会认同呢?

Posted in 学习 | Tagged , , , , | Leave a comment

经济学十大原理

这篇是转来的,最近在学习格利高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经济学十大原理就是曼昆在此书内自创并总结的.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people face trade-offs)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margin) 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学习 | Tagged , | Leave a comment

学习笔记

1.前几日读了篇文章讲到小提琴,找了几张图学习了一下 2.松鼠会的这篇文章『【七夕专题】基因决定我爱你』里提到了不同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未怀孕女性择偶的潜意识条件之一。也就是说,为了获取更为多样化的免疫基因,女性倾向于选择具有不同MHC的男性,而在孕期则相反,为了获取家族的保护,女性更倾向于选择具有相同MHC的男性。 还搜到一篇文章『The Science of Sex: Does the Nose Know?』,内容基本和松鼠会那篇里提到的味道与魅力部分一致。 3.稳定婚姻问题 在组合数学,稳定婚姻问题指: 有n男n女,每人都按他对(异性)对象的喜好程度按1至n排列。安排男女结婚,使得下列情形为真: 在n男n女中的任意两对夫妇(M, W)和(m, w),都不存在 M男对w女喜好度大于现任妻子W女,并且w女对M男喜好度也大于现任丈夫m男 的情形发生,此种情形称为不稳定 from wikipedia 具体的不说,这个问题所得到的某一结果非常有意思。 假设: 女性始终被动的等待男性来表白,并从中选取自己所最喜欢的人组成配对,而男性在组成配对前也不停的向自己最喜欢的女生表白,若被拒则向次喜欢的表白,直到组成配对 结果(未验证): 最终形成的结合就是所有稳定组合结果中的一个。而这个结果的有趣之处在于,每个女生得到的男生在所有的组合结果中是最次的。而对男生而言,所得到的女生却是所有解中的最优,由此看来,越是主动,越是能获得可能的最好的配偶。 (这个问题我没算过,有空写个程序试试=w=) 4.内啡肽 脑内啡(endorphin)亦称安多芬或内啡肽,是一种内成性(脑下垂体分泌)的类吗啡生物化学合成物激素。它是由脑下垂体和脊椎动物的丘脑下部所分泌的氨基化合物(肽) 。它能与吗啡受体结合,产生跟吗啡、鸦片剂一样的止痛和欣快感。等同天然的镇痛剂。 from wikipedia 一种在陷入爱情或进行有氧运动时都会产生的愉悦物质。 顺便想起了这个 5.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这种脑内分泌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将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爱情的感觉其实就是脑里产生大量多巴胺作用的结果。 from wikipedia 想起CSI里有一季貌似就是讲的吸食『爱剂』而导致人体内多巴胺分泌上升,产生爱情幻觉。恩,还记得有说所谓的浪漫场景其实就是增加了女性的多巴胺水平,对了,可可也可以刺激多巴胺的分泌~

Posted in 随笔_科学 | Tagged , , | Leave a comment

学习笔记

破窗理论 这是现代生活中时常会遇到的谬论。这个理论的描述如下 当你打坏了面包店的一扇窗户,面包师就不得不去修理窗户,而他就需要雇佣修理工,修理工又需要修理工具以及一块新玻璃,由此类推,毁坏反而推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其实是一个很无聊但却威力巨大的谬论,即使你不去打坏玻璃,面包师也会用掉他手里的现金,破窗只是让他把钞票花在了你看得见的地方而已,以便能推出上述的一堆谬论来。 ♦『地震可以导致经济发展』就是常见的破窗理论 破窗效应 这个在名字上和破窗理论接近,所以顺便说一说 一扇窗户被打破,如果没有修复,将会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甚至整栋楼被拆毁。 由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观察总结的“破窗理论”指出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

Posted in 随笔_科学 | Tagged , , , | Leave a comment